在Babbage失败的尝试之后*1,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,建造数字计算机的工作才取得些微进展。John Atanasoff教授及他的研究生Clifford Berry在Iowa State Universiy建造了被认为是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数字计算机。它使用了300个电子管。几乎同时,Konrad Zuse在Berlin使用继电器建造了Z3计算机。1994年,一组科学家(包括Alan Turing)在位于England的Bletchley公园建造了the Colossus并且完成编程,Howard Aiken在Harvard建造了Mark I,William Mauchley和他的研究生J.Presper在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建成了ENIAC。有些是二进制的,有些使用了真空管,还有些是可编程的,但是都非常原始并且做最简单的计算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。
在这些早期的日子里,每台机器都需要单独的一组人员(通常是工程师)设计,建造,编程,操作,维护。所有的编程工作都是通过机器语言完成,甚至更糟的情况是通过操作数千条电缆来控制机器的基本功能。编程语言是没有的(甚至没有汇编语言),操作系统是闻所未闻的。通常的操作模式是程序员在墙上的表格上登记使用,回到机房将ta的插板插入计算机,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中默默祈祷运行时20000多个真空管中不要有任何一个烧坏。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简单明了的数学以及数值计算,例如计算正弦,余弦,对数,或者计算炮弹轨迹。
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,引入了有所改善的穿孔卡片。从此可以在卡片上写程序,然后由计算机读取。
1:译者注:此处应当是指Charles Babbage的分析机/差分机,被认为是计算机的先驱。 参考资料: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Charles_Babbage